土地複丈是什麼?快速一次看土地複丈v.s土地鑑界有什麼不同!
土地複丈是什麼?
「土地複丈」是指已辦理地籍測量之土地,因自然增加、浮覆、坍沒、分割、合併等致實地情形與地籍簿冊所載不同或因相鄰土地間界址位置不明需予鑑定界址等,而申請再丈量者。簡單來說,就是已經做過地籍測量的土地,因為自然變化、被覆蓋、崩塌、分割或合併等原因,導致實地狀況和地籍紀錄會不一致,或是相鄰土地的界線位置不清楚,因此需要申請重新測量。
土地複丈&土地鑑界有什麼不同?
除此之外,我們也經常會經常「土地鑑界」和「土地複丈」這兩個名詞,如果你還不瞭解兩者的差異在哪裡,建議也可以看以下的說明,來帶你一次瞭解兩種有什麼不同:
土地複丈
主要是針對土地的面積進行重新丈量,以確保土地面積的準確性。通常發生在土地的使用、買賣或其他法律需求時,目的是為了更新土地登記的資料,防止因面積不準確而引發的法律糾紛。
土地鑑界
主要針對土地的界線進行確認,確定各地界之間的分界線。過程通常涉及鄰近土地所有者,以解決界線因為自然或人為因素,造成界標移動、湮沒或遺失,導致經界不明或爭議的問題。
土地複丈的常見6大原因
根據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三編、土地複丈」原因說明如下:
• 因自然增加、浮覆、坍沒、分割、合併或變更
• 因界址曲折需調整
• 依建築法第四十四條或第四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規調整地形
• 宗地之部分設定地上權、農育權、不動產役權或典權
• 因主張時效完成,申請時效取得所有權、地上權、農育權或不動產役權
• 鑑界或位置勘查
土地複丈的申請、流程、費用及注意事項
申請:申請土地複丈應填土地複丈申請書,並檢附申請人身分證明、土地權利書狀或其他足資證明文件
流程
1. 地政相關單位受理複丈申請
2. 收件
3. 排定測量日期
4. 審核
5. 核對地籍圖及原有地籍圖查表調製土地複丈圖
6. 申請人認章
7. 成果整理
8. 成果檢查
9. 核定
10. 通知申請人領狀
11. 訂正地籍圖冊
12. 成果圖冊歸檔
費用
複丈類型 | 基本費(依登記面積) | 施測費(依作業量) | ||||
---|---|---|---|---|---|---|
第一級 (未滿200) | 第二級 (200-1000) | 第三級 (1000-10000) | 第四級 (10000以上) | 每單位 | 說明 | |
鑑界複丈 | 2,500 | 3,000 | 3,500 | 4,000 | 1,000 | ➤每5個指定鑑定界址點為單位,不足5個點以5個點計。 |
分割、界址調整、調整地形、浮覆、坍沒或他項權利複丈等 | 1,500 | 2,000 | 2,500 | 3,000 | 500 | ➤複丈1個直線段或圓弧線段為單位 ➤上述所稱線段,指複丈時施測經界或範圍之直線段或圓弧線段 ➤如協助確定分割或調整後界址點,加繳每點200元 |
注意事項
1. 確認申請資格:通常是土地所有權人本人、繼承人或是實際管理人才能提出申請,如果是其他人要代理申請,必須要有適當的授權文件
2. 標示變更登記:其涉及原有標示變更者,申請人應於申請複丈時一併填具土地登記申請書及檢附有關權利證明文件,一併申請標示變更登記
3. 參與現場測量:最好親自參與現場測量,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並可即時提出疑問或確認邊界。若土地面積較大,建議與鄰地所有者協調,避免界線爭議
俗話說「有土斯有財」,如何釐清自己名下土地的界線範圍非常重要,土地複丈與土地鑑界兩者聽起來很相似,但核心目的是確保土地面積、界線的準確性,避免因測量誤差或自然變動引發的爭議,土地複丈主要針對土地面積的重新測量,以確保資料的準確性;而土地鑑界則專注於確認土地的界線,兩者都是為了讓土地的所有權和界線更為明確,透過本文讓您能更明確知道甚麼時候需提出土地測量的申請,從而確實掌握名下土地財產面積!
延伸閱讀:
如何買賣土地?5分鐘看土地買賣流程、陷阱、限制地種及付款比例
土地分割是什麼?如何辦理?3招看懂土地分割規定、限制及費用!
※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來源為「高雄市政府地政局」、「中華民國內政部地政司」、「新竹市地政事務所」等,內容如有異動均以官方最新公告為準。
快加入粉絲團,享有購屋相關資訊與生活情報喔 住商不動產-艾佳生活誌粉絲團 |